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走在湘黔滇的春天里

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湖南、贵州、云南的春天更是一个朝气蓬勃,令人向往的季节。
2013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个即时节目“走进春天”,适时报道祖国各地初春的画面,长江以南,云贵高原桃花绽放,柳叶吐绿,梯田注水,油菜花含苞欲放的浓浓春意,萌发了我们再一次自驾出游,向着春天出发,走进春天的愿望。去年的三月,我们曾经自驾从哈尔滨起程,历时17天,行程7000多公里,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同一时间段20个纬度的春天。这一次我们把行程放得更远,计划从东北到西南,斜穿整个中国,主题就确定为“走进春天”。为了谋划好这次旅程,大家事先做了许多功课,在网上查询景点,收集景点的资料,计算行程,还通过QQ群开了几次网络会议。大家一致认为,既然是自驾摄影旅游,一定要有自驾、摄影、旅游的特点,选择景点,要尽可能去那些一般旅游团不容易去的地方;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与众不同,既有典型性又独具特色的地方;那个地方最好是摄影爱好者十分向往的摄影基地。经过反复筛选,我们商定的几个地方和拍摄重点是:安徽歙县霞坑镇石潭村的油菜花,湖南新化县的紫鹊界梯田,贵州凯里的西江千户苗寨、黎平的肇兴侗寨、荔波的小七孔、兴义的万峰林和马岭河大峡谷;广西桂林的龙胜梯田,云南的元阳梯田,元谋土林,东川红土地。因为路况的原因,在途中取消了去龙胜的计划。在西江千户苗寨,我们与在另一路兵团战友会合了,他们刚刚从元阳下来,告诉我们元阳很快就要进入插秧的季节了,现在梯田已经注水了,是拍照的最好时机,为了抢在插秧之前赶到元阳,我们当即决定不去肇兴和兴义了,离开西江千户苗寨,直奔了元阳。
走进春天之旅,我们的心中春意盎然。途中发生的许多趣事,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点点滴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心中的春天里。
我们是一伙有“天缘”的人。出发前,上网查了一下天气预报,预报那一段时间的华中、华南一带是连续阴雨,从北京一出来天空上阴云密布,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大家的心里也都悬着,企盼着这一次最好是天气预报失实。战友孙世峰引用一段俗语“风雨伴着贵人行,我们到了雨就停”鼓励大家。或许是我们这些60多岁老人的虔诚感动了老天,进入安徽境内后,乌云渐渐散去,一缕阳光透过云层,泼洒下来,前车的富家柱和林柏成情不自禁地对着对讲机唱起来:“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后车的我们也和着唱了起来,大家兴奋得像个孩子。
我们这一行人的“天缘”,在以后的行程中还不只是一次地显现出来。在石潭村住下的那个晚上,大雨滂沱,雷声炸响,寂静的大山里,雷声震耳欲聋的,把大家都惊醒了,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明天要“雨休”了,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雨过天晴,空气格外清新,大山里晨雾飘逸,天空中白云朵朵,明媚的阳光映照在菜花田上,白云、薄雾、青山和淡黄色的菜花田,给了我们一个拍摄的最佳光影。进入紫鹊界时,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20米,但是每当我们到达拍摄点时,总会遇到云开雾散的时机。在瑶人冲拍摄点,需要下到山底几百米,当时浓雾笼罩着大山,根本看不到梯田的影子,我都失去了信心,不想徒劳下山上山,富家柱坚持说下去看看, 我们跟着下了去。真是天遂人愿,刚一到拍摄平台,眼前豁然开朗,浓雾散开,薄雾缥缈,梯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给了我们十几分钟的拍摄时间,短短的十几分钟,拍到了理想的片子,满足了我们的拍摄心愿。
最有意思的是在西江千户苗寨,我们有三路兵团战友在这里会师,我们是一路,另一路是陈大军和王佩佩夫妇,他们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接上周松林和曹红英夫妇,先期到达了云南,知道了我们到西江苗寨的时间,特意赶到这里,还有两位是随着旅游团,正好那一天也到了西江苗寨。多年不见的战友在相聚在黔东南的苗乡,大家一起坐在苗家的吊脚楼上,喝着苗家的米酒,畅谈旅途中的收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西江苗寨,我们住在一个家庭式旅店,早晨自己做饭,有着模范丈夫之称的周松林,早早就起来,点火烧柴,自从离开兵团在就没有用过这种烧木柴的炉灶,熊熊的炉火点燃了那个激情燃烧岁月的回忆。我们一共13个人,他兴致勃勃地给每个人煎了一个荷包蛋,煮了一大锅热汤面,大家围坐在屋顶的平台上,吃着荷包蛋,喝着香喷喷的热面汤,就着四周的美景,吃在嘴上,香到了心底。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一种飘然欲仙的感觉油然而生。然而,不知道为什么,我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当年兵团流行的那首“喝汤歌”,“从黑河到赵光,一天三顿都喝汤,那早晨喝了这碗汤,意气风发迎朝阳……”,如今已经事过境迁,当年那个漂着几片冻菜叶的清汤,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之中。战友亲手做的这碗热面汤仍旧让我们意气风发,迎着朝阳踏上了新的旅程。
摄影旅游是一个艰苦的活动,再加上自驾,对我们这些60多岁的人,更是一个自我挑战。此行上万公里,途经17个省区,涉足皖、湘、云、贵、渝、鄂多个景区,每一段的行程少则400—500公里,多则上千公里,光是开车坐车就是一个考验,特别是我们选择的景区都在深山之中,崎岖的山路,陡坡急弯连续不断,常有塌方滚落的巨石横在路中,这些路有的是县道,有的是村道,路况很差,从新化的高速路上下来到紫鹊界90多公里,我们走了两个多小时。一路上险象环生,惊心动魄。我们的驾驶技术还是经受了考验,增添了今后继续出行的信心,为我们注入了充足的正能量。到了景点拍照,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天亮之前要赶到景点拍日出,拍完日落就已经是晚上7、8点钟了,吃完晚饭还要在一起晒晒当天拍的片子,交流一下拍摄心得,每天都是紧紧张张的,忙得不亦乐乎。最消耗体力的是跋山涉水,元阳的老虎嘴是拍摄日落的最佳位置,有两个平台,其中一个在峡谷深处,那里距离梯田最近,虽然垂直距离不过千米,但都是直上直下的阶梯,下到底下还比较轻松,返回时已经将近7点了,我们扛着三脚架,背着20多斤的相机,一步一跋,又渴又饿,举步维艰,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梯田的田埂一般只有30公分宽,前面是陡坡,后面是水,张淑英和田守孝小心翼翼地走在田埂上,田埂的土被水浸泡的特别松软,稍有不慎就会摔倒,事后张淑英说,她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重心不稳,就往水池一面倒,宁肯摔进水了,也不能滚下山里,好在有惊无险,她们安全地走了过来。
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对我们来说充满着神奇和神秘。这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苗族、彝族、土家族和哈尼族多个少数民族,亲身体验那里的风土习俗,领略传承悠久的民族文化,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在西江苗寨,我们走进寨子的深处,来到当地著名的农民画家李玉福的家里,参观他的绘画作品,当我们知道他们也家有个小饭店时,就把午饭定在了那里。我们来到这里时,主人端着米酒,唱着苗家山歌,请每个人和拦门酒,给每人挂上一枚彩色的鸡蛋,热情地让我们手足无措,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答谢。餐桌设在二楼的凉台上,矮矮的长条桌,小小的木板凳,正宗的苗族土菜,醇香的米酒,我们围坐在一起,如同苗家的长桌宴。席间身穿民族服装的老板娘和服务员前来敬酒,一边唱歌,一边斟酒,不论男女,每人必须喝上三杯,甜甜的米酒入口绵绵,苗家儿女的热情奔放回味悠长。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一路上我们有两位现场报道员,一位是张淑英,一位是我的老伴儿,分别通过微信向辰清战友的群和我们家人的群进行现场直播,与战友和家人们网上互动,我们的行踪得到了战友和家人们的关注,两个老太太玩起了微信,还真是够时尚的。
非常遗憾的是,在结束了元阳的拍摄时,接到了家里的电话,老岳父突发急病住院,我和老伴儿不得不中断了旅程,提前返回。其他战友继续前往元谋和东川,其中富家柱和林柏成一路在返回的路上,还顺路去了重庆的天坑,湖北恩施的大峡谷等地方。
这次自驾摄影旅游的成功,证明了自驾游不光是年轻人的专利,我们虽然上了点年纪,还是有能力享受的,只要心中有春天,人生的旅途上将永远是春光明媚。有道是:且把余年当起步,潇潇洒洒走一回。

石潭村拍菜花田

安徽省歙县霞坑镇石潭村。
歙县是古徽州的所在地,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国粹京剧的发源地,这里的徽墨、歙砚享誉中外,是与四川的阆中、云南的丽江、山西的平遥齐名的,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过去我们只知道这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摄影网上看到了石潭村正在建设摄影基地的消息,才知道这里还是一个拍摄油菜花的好地方。这里的菜花田分布在群山之中,山间云雾飘逸,瞬息万变,宛如仙境一般,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油菜花拍摄地。
石潭村隐匿在皖南山区的深处,大多数游客都不留意这个地方,在地图上也很难找到,旅行社的团队也很少涉足,到这里来的多为摄影爱好者。汽车下了高速公路,沿着山路行驶了50多公里,来到石潭村外的新弯山庄,已经是下午4点多钟了。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大家顾不上休息,放下行李,就径直开车上到4、5公里以外的山顶上,上山的路很窄,看上去像是单向通行的环路,一侧是峭壁,一侧是悬崖,曲折陡峭,连续急转弯,路况的特别险峻,而且经常发生塌方。第二天我们上山时就遇到了两处塌方,好在是塌方的土方量不大,我们开的是越野车,有惊无险,勉强冲过了去。
notion image
皖南山区人称“七山、一水、一分田”,很少见到一块平地。站在山顶的平台上,极目远望,眼前群山叠嶂,云雾缭绕。菜花田镶嵌在绵延起伏的山脊上,峡谷中,青山绿水之间,一块块儿不同几何图形的菜花田,如同天上飘落下来的张张金色毡毯,绚丽而又夺目。山间的云雾在微风中漂浮不定,忽而浓雾弥漫,忽而随风散去,菜花田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云海和花海交织在一起,如梦如幻。黄花绿树之间是典型的徽派古村落,白墙黛瓦,画龙点睛一般,把石潭村装点得更加神奇和温馨,难怪人们用“天上人间”来描绘石潭村了。我们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陶醉在其中,架上三脚架,分别用广角、长焦镜头,轮换着拍摄,也尝试着小光圈超焦距的拍摄方法拍摄,恨不能把这里的一切全都收入镜头。顺着山路往下走,是一个专门为摄影搭建的平台,在这里远看,群山巍峨,云雾缥缈,俯瞰山下,一条弯曲的小河,顺着山势蜿蜒,河谷两岸长满了金色的油菜花。这里也是一个最佳拍摄地,我们见到的许多摄影人,专心致志地拍照,其中一位老兄已经来过好几次了,几次与我们相遇,像是老朋友了,他对我们说,这次又在这里待了几天,就是要等候光影最合适的时候,希望能够拍出几幅大片。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石潭村不仅仅有山水画一般的菜花田,村子里的徽派古民居,村头的小桥流水,田埂上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村民,把我们从喧嚣浮躁的时下,带回了恬静淳朴的从前,如果时间允许,能够在这里小住上一段时间,把自己置身于山清水秀的田园之中,那是再惬意也不过了。
notion image
离开石潭村返回黄山市屯溪的途中,我们还游览了荟萃海内外盆景精华的鲍家花园,举世无双的棠樾古牌坊群和屯溪古街。七座棠樾古牌坊矗立在一片一片油菜花海之中,巍然挺立,其中明代的三座、清代的四座,据说是按照“忠孝节义”的顺序排列的,记载着古徽州名人志士的伟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拍了一些片子,虽然天气不很理想,因为建筑本身的气势恢宏,拍出的片子还有那么点意思。摄影旅游,目的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的风光和看风光时的心情,歙县之行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时间虽然短暂,却已经让我们陶醉不已了。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伏羲八卦落人间——紫鹊界梯田

紫鹊界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境内的雪峰山中,最高峰海拔1585米,山峦之中分布着8万多亩可耕种的梯田,其中核心景区连片的梯田有2万多亩。来此之前,我们只知道元阳梯田和龙胜梯田名扬天下,身临其境才了解到,这里的梯田也是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当地的史料介绍,紫鹊界的梯田起“源于先秦,盛于宋明”,是当地苗、瑶、侗、汉多民族祖先共同创造的结晶。在紫鹊界的崇山峻岭之中,无塘无湖,也没有灌溉的沟渠,天然自流的灌溉系统,滋润着依山而建的层层梯田,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的奇迹。这是我们第一次看见这样大规模的梯田,山有多高,田有多高,依山就势,层层叠叠,大如畦,小如蝶,长如带,弯如月,千变万化,婀娜多姿,一道道田埂整修的工笔画一样精致,山水画一样飘逸,流淌着一股自然美和古朴美,堪称地球上最美的曲线。
notion image
紫鹊界还是一个正在开发的旅游区,从新化下高速90多公里的山路,有的是省道,也有的是县道乡道,路况很差,有许多地方还在修路,来往的大型运料车穿梭其间,还有一些塌方路段,巨石滚落在路面上,占去了大半个车道。进入山区以后,许多路段浓雾弥漫,能见度只有十几米,不熟悉路,看不清路标,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前行。就是这样还走错了路。90多公里,走了两个多小时,快到傍晚才赶到预定的民俗演艺中心。或许是心诚所致,路上还是雨雾蒙蒙,下了车顿时云开雾散,我们急忙拿起相机奔向演艺中心附近的老马凼(dang)和八卦冲两个景点拍照。老马凼,两山加一沟,梯田坡度陡峭,形如天马腾空,其中散落着木板结构的民居,梯田和民居浑然一体,大气磅礴。八卦冲,梯田漫山遍野,层层叠叠,曲折有致,中心是一座黑瓦顶的木屋,梯田的弧线向外散开,精致、飘逸而又秀美,犹如一幅展开的八卦图。演艺中心的男主人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据说还在当地举办的摄影赛上获过奖。晚饭前,我们围坐在一起,请他介绍了紫鹊界的主要拍摄地点,以及拍摄紫鹊界梯田的经验。第二天,我们又分别去了瑶人冲、九龙坡和月牙山,抢在浓雾散开的一瞬间,拍了不少片子。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紫鹊界是国家自然和文化的双遗产,山外的岁月过去了千年,山里的光阴却好像依旧停留在遥远的从前,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守护着大山里的那份宁静,已经与梯田融为了一体,梯田养育了他们,他们造就了梯田,他们赋予梯田以生命和灵气。紫鹊界的梯田,是一部远古耕作的标本,狭窄的梯田里容不下耕牛和木犁,人们只能用扳锄和木耙耕作。“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有收”,紫鹊界的人,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自给自足,怡然自乐,人人都在向往着世外桃源,他们就生活在其中。近似于与世隔绝的田园生活,原始的耕作方式,使得这里的民风淳朴,民俗纯真。我们在一位老乡家门前拍照,透过他家梨树盛开的梨花,拍摄梯田,主人不但没有嫌我们添麻烦,还热情地和我们拉起家常,离开时还拿出自家做的糍粑送给我们。弄得我们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

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风情

去年冬天我们曾经去了一次湘西和黔东南,专程到过西江千户苗寨。回来发表了5篇《隆冬时节走湘黔》的博客,原打算第6篇写西江千户苗寨,后来因为各种事情耽搁下来,没能完成。这次我们再一次来到这里,美丽神奇的苗寨依然让我们怦然心动,为之感叹。索性把两次造访合二而一,写写我们在这里的所见所闻。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公山麓,置身于深山里的中国最大的苗族村寨,依旧保持着苗家原始的生态和文化,这里是最能够了解苗族历史的地方,“看西江,知天下苗寨”,苗族的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一览无余,西江千户苗寨“以美丽回答了一切”。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来到西江千户苗寨,首先要喝苗家的“拦门酒”。“拦门酒”是苗族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是欢迎尊贵的客人的一种礼仪,传承了多少年没有具体的记载,苗家人祖祖辈辈一直这样延续下来。据说拦门酒有两种,一种是包谷酒,酒劲比较大,一种是糯米酒,味甜酒淡,现在大多数都是用甜的糯米酒迎接客人。请客人喝拦门酒是为表达苗家人的心诚,像酒一样浓烈,像酒一样清纯。随着旅游的开发,喝拦门酒已经成为一项旅游产品,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西江千户苗寨每天要在寨子门外举行几场这种仪式,每当客人集中到达,寨子门前的广场中央,都要摆放一个大方桌,桌上放上糯米酒,一位白发银须的老者,据说是这里的族老,亲自给客人敬酒,与此同时,芦笙奏起,身穿民族服装的苗家妇女站成两排,载歌载舞,手中拿着装满米酒的牛角,笑盈盈地把米酒端到你的嘴边,一杯酒下肚,从嘴边甜到了心里。甜甜的美酒,一下子就让我们陶醉了,和着悠扬的乐曲,加入了苗家妇女的队伍,兴致勃勃地跳起舞来。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进入西江苗寨,最先看到的是依山而建的吊脚楼,苗家人巧借山势,把吊脚楼建在两座大山上,从山根底下一直到山的最顶端,梯次邻比,层层叠叠,几乎把整座大山围了起来,远远望去,如同两座宝塔形的摩天大厦,巍峨而又宏伟。入夜时分,每家门前挂着的红灯笼同时点亮,万家灯火, 群星闪烁。
notion image

万千明镜映山川——元阳梯田

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哀牢山的崇山峻岭之中,分布着大片的梯田,每年冬春时节梯田开始注水,成千上万块梯田,如同镶嵌在巍峨群山之中的一块块明镜,在光影的作用下,荧光闪烁,靓丽夺目,呈现着万千明镜映山川的奇异景观。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元阳梯田绵延在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其中仅元阳县境内就达17万亩,所以人们把这里称之为元阳梯田,也称为哈尼梯田。
哀牢山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群峰叠嶂,山势陡峭。元阳梯田顺着山势开垦,层层叠叠,坡度都在15到75度之间,大块的有数十亩,小的仅有簸箕那么大。站在山顶上俯瞰,田埂如优美曲线,勾勒出了一块块梯田,梯田从山脚下向山顶节节攀升,直插云端,多的达上百级。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令人惊叹。目之所及,此时的哀牢山几乎全都被明镜似的梯田覆盖,简直就是一座万亩“田山”。
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创造的人间奇迹,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开垦和耕种的历史了。我们来到元阳时,正逢云南大旱,土地干裂,禾苗枯萎,就连著名的罗平油菜花也都提前凋谢了。从贵州进入云南,春回大地的季节,本应该是青苗吐绿,遍地黄花,可是许多的庄稼地旱的一片枯黄,惨不忍睹。然而,来到元阳,进入哈尼族村寨,所见情景截然却不同了。山上绿树成荫,路边山花烂漫,一汪汪田畦里水波荡漾,一畦畦等待播种的稻秧,嫩绿嫩绿的,生机盎然。据当地人介绍,这里丰润的水资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哀牢山就像一座天然的屏障,挡住了西南暖湿气流,形成的“小气候”,使得这里常年湿润多雨;得益于哀牢山保护完好的生态系统,哈尼族聚居区的每一座山上几乎都有森林覆盖,这些森林就像是一座座天然的水库,涵养了巨大的水量,在高山上形成了无数个溪水、清泉和瀑布,“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即使其他地方遇到再大的干旱,这里依然是水量充沛;更是得益于世世代代哈尼族人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开垦农田,引水造渠,创造了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从海拔100多米山坳,到海拔3000多米山顶,凡是可以耕种的地方都被开垦成了农田,千百年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哈尼族人修成的灌渠纵横交错,密如织网,遍布每一个角落。最令人称奇的是水的均衡分布,梯次自流,任何一块田畦里所注的水都是均等的,没有一块水量不够,也没有一块溢出田埂,先人发明的“水木刻”管理方式,沿用至今,科学、公平、合理、有效地管理着水资源。其中科学原理,技术含量,运作方式,对我们这些外来人,真是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这也是元阳梯田之所以举世闻名的原因所在。难怪《国家地理》的一位专家在评述哈尼族人的智慧时说道:“当我面对珠穆朗玛峰的时候,我感到人的渺小,当我面对哀牢山哈尼梯田的时候,我感到了人的伟大”。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元阳梯田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千姿百态的梯田奇观,像是一幅精雕细刻的大地雕塑,又像是旋律悠扬的巨型曲谱,更像是一部历尽沧桑的史诗,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接踵而至,这里也被誉为摄影的天堂,神奇的光影效果让元阳梯田走出大山,走向了世界。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相关文章
寻访大漠古道 探秘青藏天路(2008年8月)
Lazy loaded image
四面重峦障 五溪曲水萦(2010年10月)
Lazy loaded image
中朝边境掠影(2010年10月)
Lazy loaded image
浮光掠影新疆行(2011年9月)
Lazy loaded image
林海深处的(2012年2月)
Lazy loaded image
二十个纬度的春天(2012年3月)
Lazy loaded image
隆冬时节走湘黔(2012年11月)我们来到了西沙(2014年3月)
Loading...
杨连地
杨连地
一位勤劳的作者
最新发布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轶事
2025-1-29
大 江 有 痕
2025-1-29
陕甘青蒙自驾游(2015年9月)
2025-1-17
浙西南的田园秘境(2015年4月)
2025-1-15
甘南川西北藏区行(2014年8月)
2025-1-15
太行山和晋陕大峡谷(2014年4月)
2025-1-15
公告
🎉2025年新版博客已经上线🎉
-- 感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