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林海深处的雪韵

今年的哈尔滨是一个无雪的冬天。立春已经过了十几天,眼看着就到了雨水,整个一个冬天没有下上一场像样的雪。虽然天气干冷,习惯于满目银装素裹的哈尔滨人,始终没有找到冬天的感觉,无雪的冬天是一个不很完美的冬天,眼看着冬去春来,近日邀了几位兵团战友,带着外孙儿,专程去了一趟雪乡,到大海林深处找雪,果然是不虚此行。
notion image

风雪弥漫的雪谷

早晨,我们乘车从哈尔滨出发,汽车沿着哈尔滨至牡丹江的高速公路开往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那里有一条通往雪乡的公路,直达雪韵丰厚的白雪之乡。高速公路两边的田野里,几乎没有积雪,黝黑的田埂裸露着,纵横交错,笔直地伸向远方,背阴地方的垄沟里,偶尔还能见到残留的积雪,黑白相间,如同一张张硕大的棋盘。山岭上的雪,星星点点,更是少得可怜,枯黄的茅草,干干巴巴的树枝在寒风中摇曳,没有了白雪的衬托,显得格外荒凉。汽车行驶了三个多小时,来到了曾经举办过“亚冬会”、“世界大冬会”的亚布力旅游度假区,这里的雪开始多了起来,但是据说滑雪道上的雪有好多是人造的。直到进入亚雪公路以后,我们才见到今冬以来最为壮观的雪,越往里走,积雪越厚,说来真是很幸运,或许是老天对我们这些远路而来看雪的人格外关照,刚刚还是亮瓦晴天的,一进到山里,就急风骤起,先是雪花飞舞,转瞬演变成风雪交加的大烟炮,漫天的飞雪在公路上打着旋,迎面扑来,不一会儿,路面上就铺上了厚厚的一层新雪。雨刷器不停地摆动,雪地轮胎碾压着黏糊糊的积雪,汽车小心翼翼地在雪岭上爬行,四周的山峦笼罩在白茫茫的雪雾之中,虚幻缥缈,若隐若现,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从亚布力到雪乡80多公里,当行驶到距离雪乡50公里的地方,汽车开进了一个狭长的山谷,路边雪雾之中出现一个小木屋,屋顶上竖着的木牌上写着 “中国雪谷”四个大字,每隔不远的树上就挂着一盏红灯笼,好像是雪谷景区的一种标识。风雪弥漫的雪谷里,群山绵延,漫天飞雪,莽莽苍苍,气势恢宏。山麓上林涛呼啸,松树挺拔,灌木婀娜,最好看的是满山遍野的树挂,有的像是洁白的哈达,有的像是绽放的梨花,有的像是松软的棉花团,造型奇异,晶莹剔透,满目霜天。极目远望,高耸的山峰上,林海在风雪中翻腾,山野里只有两种颜色,皑皑的白雪, 翠绿的青松,漫天飞舞的雪花,像是一抹轻纱,把整个山峰罩了起来,朦朦胧胧,犹如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我们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作为黑龙江人,我们去过许多地方,看过很多的雪景,像这样的雪谷奇观还是第一次看见。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因为是在风雪中赶路,而且大多数路段都是只能单向通过的“独眼道”,路上还有许多山上积雪融化的延流水形成的冰湖,我们不敢轻易在途中停车,只好坐车观景,照片也是在行进中拍摄的,虽然效果不很理想,总还是用影像记录下了这难得一见的美景。从雪乡回来,我们选择了原路返回,原本想是在雪谷停留一下,拍拍照片,没有想到前一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雪,许多路段出现了雪堵,有几段路已经被风雪封住了,我们是跟着开路的铲车开过来的。经历了几次堵车之后,我们更不敢停车了,生怕被困在山里,眼看着一处处诱人的美景从车窗外掠过,冒险在一个比较宽一点的地方停留了几分钟,抢着拍了几张照片。
notion image

漫天飞雪之中的雪乡

有人说是中央电视台的一部专题片,让这个藏匿在深山老林里的小村落蜚声中外,也有人说是某位摄影师的几幅照片,通过网络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扬名天下,还有人说是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和《北风那个吹》的外景地,吸引了大批游客接踵而至。春节期间,这里的游客爆满,坐在老乡家里的炕头上,喝着当地的烧酒过大年,别有一番情趣。
很早就有来雪乡拍照的念头,但是以前通往雪乡的路途险恶,除了越野能力很强的吉普车,一般很不容易顺利到达,因此,迟迟下不了决心。亚(布力)雪(乡)公路的开通,解决了通往雪乡的交通问题,我们躲开了春节的高峰期,如愿以偿地来到了久已向往的白雪圣地。虽然是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在雪乡赏雪、拍雪,仍然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雪乡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海林市长汀镇,隶属于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山村坐落在张广才岭老秃子山脚下。日本海的暖湿气流与西伯利亚的寒流在这里交汇,冬季里巍峨的山峰挡住了暖流,也挡住了山外的污尘,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小气候,“天无三日晴,冬雪漫林间”,使这里成为我国降雪量最大的地方。暖湿气流的作用下,雪乡的雪绵软蓬松,层次感特别强。站在村口俯瞰,群山环绕的小山村都覆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中,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大红灯笼高挂,满目皆白之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红灯笼,恬静之中又有了一些喜庆。走进村里,我们看到,每一座房子的屋顶上都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像是一床洁白的棉被,为房主人抵御风寒;屋檐上倒悬着的雪挂,层次分明,犹如一个个巧夺天工的飞檐;几乎每一家的房前屋后都是齐腰深的雪墙,房子深卧在雪窝之中。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我们住在一个单位的小招待所里,如同这里的家庭式宾馆一样,一进门就是一铺大火炕,每个房间里的火炕占满了整个空间,开门就上炕了。火炕很热,屋子却有些透风,躺在炕上,身底下热乎乎的,头顶上冒着凉风,让我们又找回了当年下乡时的那种感觉。山谷里的气温要比山外低很多,我们来到这里时正赶上风雪交加,虽然做了御寒的准备,还是感到寒风刺骨。主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喝上一点纯粮食酿造的“小烧”,从里往外地暖和了许多。

林海深处的雪韵

山里天黑得早,午饭后,我们抓紧出去拍照,两三点多钟时太阳就悄悄地躲进了山后,光线已经不那么好了,即便如此,来此拍照的人还是络绎不绝,遍布了各个角落,走到哪儿都能看到忙忙碌碌的摄影发烧友,构成了雪乡独有的一道风景线。这里是摄影爱好者的乐园,随便哪一个地方,都可以拍成一幅精美的作品,凡是来雪乡的,几乎没有不拍照的,长枪短炮、三脚架,许多相机上还套上了防寒罩,设备非常专业。雪乡的面积不大,十几分钟从这头走到那头,但是如果仔细地拍片子,可拍的地方就太多了,就是住上一两天,也不一定拍好、拍全。来雪乡之前,我特意上网看了一些摄影人拍的片子,为的是学习一下人家的拍摄技巧,但是来到之后,有些场景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发现,这些景点是收费的,我走到一处“农家院摄影基地”,收费20元,还有一个大家院,网上许多精美的照片多是出自此,晚饭前我问了一下,收费50元,心想吃过晚饭再来拍夜景,没想到晚饭后收费100元,说是加上了“二人转”表演,所以价钱翻了一倍。当时想等到第二天上午,就是花点钱也要进去拍拍照片。没有料到夜里下了一宿雪,早上仍然是大雪纷飞,头一天我们在路上留下的脚印,一夜之间全都被风雪填平了。因为担心返回的路上大雪封山,出现雪堵,吃过早饭便急匆匆地返程了。早饭前在驻地周围抓紧拍了些照片。即便是这样,还是拍了一些好片子,这里的美景实在是太多了。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在我们的想象中,雪乡应该是静谧的、质朴的和原生态的。然而,随着旅游项目的开发,雪乡这个真实的风景胜地,也在被刻意地规划和营造,也在所难免地沾染了商业气息,曾经为当地人引以为豪的“人纯朴,雪纯净,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正在悄然改变。余秋雨在《闲话旅游》一文中说过这样一个观点:“自然状态的城镇、乡村、海滩是上佳的游观对象”,多么希望雪乡能够返璞归真,完好地保留保护自己的本来面容。
相关文章
寻访大漠古道 探秘青藏天路(2008年8月)
Lazy loaded image
四面重峦障 五溪曲水萦(2010年10月)
Lazy loaded image
中朝边境掠影(2010年10月)
Lazy loaded image
浮光掠影新疆行(2011年9月)
Lazy loaded image
二十个纬度的春天(2012年3月)
Lazy loaded image
行摄在呼伦贝尔(2012年9月)
Lazy loaded image
浮光掠影新疆行(2011年9月)二十个纬度的春天(2012年3月)
Loading...
杨连地
杨连地
一位勤劳的作者
最新发布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轶事
2025-1-29
大 江 有 痕
2025-1-29
陕甘青蒙自驾游(2015年9月)
2025-1-17
浙西南的田园秘境(2015年4月)
2025-1-15
甘南川西北藏区行(2014年8月)
2025-1-15
太行山和晋陕大峡谷(2014年4月)
2025-1-15
公告
🎉2025年新版博客已经上线🎉
-- 感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