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隆冬时节走湘黔

我们是从网上的一则消息动了去黔东南的念头的,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准备组织一个摄影团赴黔东南拍摄苗年风情,时间是11月23到29日(农历的10月初10至16)。今年恰逢13年一次的苗族“鼓藏节”,鼓藏节是黔东南和桂西北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届时苗族同胞身穿民族正装,举行各种传统的祭祀活动,还有歌舞、斗牛、吹芦笙等表演,13年一遇,机会难得,我和战友林柏成随即报了名,一是想亲身体验一下当地苗族、布依族的风土人情;二是向同行的摄影高手们学学摄影技术,而且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不想,可能是因为天气的原因,一些已经报名的人不去了,摄影团没有组织起来,活动被取消了。黔东南是我们早就想去的地方,有关苗年和鼓藏节的介绍,吊起了我们的胃口,于是我们决定抓紧时间去一次黔东南。原打算只去黔东南,后来一商量,干脆加上湘西,都是少数民族地区,在湘西我们选择了三个点,分别是芙蓉镇、德夯苗寨和凤凰古城。在贵州我们去了黄果树瀑布、西江苗寨和历史名城遵义。
虽然已是隆冬季节,不是旅游的好季节,当地人介绍,那里最佳的旅游季节是7、8月份,我们选择在隆冬时节,又赶上连日的阴雨,有些逆势而行了。但是一路走来,收获出乎意料,特别是避开了旅游的旺季,可以细致地观察风土人情,慢慢地品味高山溪水村寨小桥,我们可以平心静气,从容不迫地进行拍摄。其中,苗族、土家族、布依族的人物抓拍,烟雨蒙蒙之中的吊脚楼和黔北民居,拍出来的片子,效果比想象的还好,而且别有一番情趣。回来翻翻照片,感到在这个时候去湘西和黔东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1月23日,我们分别从哈尔滨和北京飞往长沙,第二天一早就驱车直奔湘西。湘西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虽然已经进入了隆冬时节,而且连日阴雨绵绵,但是沿途那雨雾之中的高山峡谷,山间田野中的绿树溪流,少数民族村寨里的袅袅炊烟,耳目一新的湘西景色,不仅没有影响我们的兴致,反而让我们感到不虚此行。

烟雨蒙蒙芙蓉镇

芙蓉镇是我们湘西之行的第一站,芙蓉镇其实叫王村,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一个村镇,一条酉水从这里经过,上达川渝,下至洞庭,素有“楚蜀通津”之称,历史上就很有名,秦汉时是土王的王都,五代十国时称溪州。因为电影《芙蓉镇》在这里拍摄,人们才开始把这里叫作芙蓉镇了。此后,这里也被开发成了一个旅游景区,即便是淡季,游客也是络绎不绝。我们最先来到了村口的一座风雨桥,据说大凡土家族、苗族的村寨都有这种能够遮风避雨的风雨桥,桥面上雕梁画栋,上面覆盖着尖脊飞檐的棚顶,相传这里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地方。站在风雨桥边,隔着酉水,我们看见一些土家族的吊脚楼就建在高耸的峭壁之上,峭壁如刀削一般直插酉水之中,岩壁上爬满了常青藤,吊脚楼紧紧悬崖边上,趴在邻近的窗户上就可以看到崖下几十米的河水,雄伟壮观的气势,令人震撼而又有些瞠目。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在芙蓉镇的核心景区,有一条长约5公里的石板路,当地人把它叫做“五里长街”,淅淅沥沥的小雨洒落在光滑的石板上,细碎的石板像是一幅长卷,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我们仿佛又看见了电影《芙蓉镇》男女主人公,当街清扫落叶,做米豆腐时的情景,好像那也是这样一个隆冬时节。走进石板路的深处,我们找到了刘晓庆饰演的女主人开办米豆腐小店的地方,三家“刘晓庆米豆腐店”依次排开,都打着“正宗”的招聘,分不清哪一家是真正的“正宗”。每一家的生意都很兴旺,大多数游客来到这里都想亲口尝尝这里的米豆腐。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芙蓉镇依山傍水,村后有一个千年流淌不息的瀑布,远看飞流直下,近看玉珠飞溅,更为神奇的是,人们可以从瀑布下走过去,享受一下穿越水帘洞的感觉,瀑布的上面就是苗家的吊脚楼,下面是清澈的河水,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当地人指着河的对岸告诉我们,那边就是古丈县,是宋祖英的家乡,宋祖英就是一位从这样的大山里走出来的歌唱家。

深藏在美丽峡谷之中的德夯苗寨

德夯,是苗语“美丽的大峡谷”的意思,德夯苗寨实际上是一个由矮寨、德夯苗寨、十里画廊、流沙瀑布等景点组成的风景区,整个景区都隐匿在山势跌宕,溪水潺潺,丛林密布的峡谷之中。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矮寨是一个苗乡集镇,四周都是高耸的大山,寨子建在大山脚下,从高处俯瞰是一片矮矮的村落,所以人们称之为矮寨。来到矮寨山门,我们被一群苗族青年男女拦住了,先是要对歌,然后要喝拦门酒,这是苗家人欢迎尊贵客人的一个仪式,对歌我们不行,酒还是喝上了半碗,甜丝丝的米酒,度数不高,喝在嘴里,一股暖流涌向心中。
我们来到矮寨时正好赶上苗家大集,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苗族百姓,让我们兴奋不已,我们当即下了汽车,步行穿过集市,拿起手中的相机,不停地拍照,试图更多地记录下这里古朴悠然的苗族风情。集市上人潮涌动,熙熙攘攘的,场面火热。大多数上了年纪的苗族妇女都穿着民族服装,据说这是她们日常穿着的便装,黑色或者深蓝色的裤褂,衣服的大襟儿和裤脚都绣着花边儿,头上的围巾有的高高地缠起来,有的围成一个帽子的形状,各有各的特色。苗族人差不多每人还都有一套正装,头饰戴珠挂银,服装鲜艳夺目,遇有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时才穿的。我们选择德夯苗寨,最想看的就是民族风情,天遂人愿,赶上苗寨大集,置身于其中,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民俗,我们大开了眼界,许多实在、质朴的苗家形象收入了我们的镜头。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说到矮寨,就不能不说说矮寨的钢铁悬索大桥,这是杭瑞高速公路横跨德夯大峡谷的特大型悬索桥,桥面距离谷底335米,站在下面仰望,两边的桥塔屹立在山峰的顶端,四周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桥身长1176米,飞跨在云端,宛如挂在天上的一道彩虹。第二天,我们特意把车开到了桥上,俯瞰桥下是万丈峡谷,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来的盘山公路,那是一条抗战期间修筑的一条连接滇缅公路的交通线,为修筑这条公路牺牲了许多人,至今路边上还保留了一个墓地,我们原打算走一下这条路,祭奠一下当年的修路人,因为那天封路维修,未能如愿。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德夯苗寨还有“天下鼓乡”之称,就连通往德夯公路上的里程碑都是鼓的形状。走在寨子里,鼓几乎无处不在,随便找一位姑娘小伙儿,都会表演出一套刚柔相间的鼓舞。寨子的中心是一个广场,广场中央的舞台上摆着一个巨型的大鼓,一群青年男女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翩翩起舞,向人们展示苗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和重要节日的风土人情。作为北方人,这是我们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接触湘西少数民族,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走出矮寨,沿着峒河逆流而上,可能是枯水期的原因,峒河水的流量不大,水流平缓,上游的夯峡溪、玉泉溪和九龙溪在德夯苗寨汇入了峒河。山间的潺潺溪水,顺着山势,蜿蜒于峡谷之中。峡谷里山峰叠嶂,断崖石壁气势险峻,相依岩、驷马峰、盘古峰、孔雀开屏等奇山峻岭把峡谷装点的无比俊秀,给峡谷披上了更为神秘的色彩。虽然已是隆冬的时节,茂密的原始森林里依旧是郁郁葱葱,翠绿一片,人们把这里比作“十里画壁”,称之为“美丽的大峡谷”果然是名不虚传。沿着九龙溪继续往前走,我们仿佛来到了溪水的源头,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流沙瀑布从天而降,纤细的瀑布飞流直下,宛如一幅珠帘挂在悬崖绝壁上,气势磅礴而又秀美。徒步行走在这段长达5公里的峡谷之中,呼吸着高浓度的负氧离子,欣赏着画意般的景色,让我们忘却了喧嚣的尘世,在这方净土上,寻得了一份难得的安宁。
notion image

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风情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公山麓,置身于深山里的中国最大的苗族村寨,依旧保持着苗家原始的生态和文化,这里是最能够了解苗族历史的地方,“看西江,知天下苗寨”,苗族的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一览无余,西江千户苗寨“以美丽回答一切”。
notion image
进入西江苗寨,最先看到的是依山而建的吊脚楼,苗家人巧借山势,把吊脚楼建在两座大山上,从山根底下一直到山的最顶端,梯次邻比,层层叠叠,几乎把整座大山围了起来,远远望去,如同两座宝塔形的摩天大厦,巍峨而又宏伟。入夜时分,每家门前的挂灯同时点亮,万家灯火, 群星闪烁,犹如灯火通明的摩天大楼。
来到西江千户苗寨,也是要喝苗家的“拦门酒”的。“拦门酒”是苗族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是欢迎尊贵的客人的一种礼仪,传承了多少年没有具体的记载,苗家人祖祖辈辈一直这样延续下来。据说拦门酒有两种,一种是包谷酒,酒劲比较大,一种是糯米酒,味甜酒淡,现在大多数都是用甜的糯米酒迎接客人。请客人喝拦门酒是为表达苗家人的心诚,像酒一样浓烈,像酒一样清纯。随着旅游的开发,喝拦门酒已经成为一项入乡随俗的仪式,成了旅游活动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西江千户苗寨每天要在寨子门外举行几场这种仪式,每当客人集中到达,寨子门前的广场中央,都要摆放一个大方桌,桌上放上糯米酒,一位白发银须的老者,据说是这里的族老,亲自给客人敬酒,与此同时,芦笙奏起,身穿民族服装的苗家妇女站成两排,载歌载舞,手中拿着装满米酒的牛角,笑盈盈地把米酒端到你的嘴边,一杯酒下肚,从嘴边甜到了心里。甜甜的美酒,一下子就让我们陶醉了,和着悠扬的乐曲,加入了苗家妇女的队伍,兴致勃勃地跳起舞来。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在西江苗寨,我们幸运的巧遇一场长桌宴,这不是为摆拍设立的旅游项目,而是一户苗家人盖房子,为了感谢前来帮工的街坊乡亲,当街在路边的人行道上摆起的“长桌宴”。酒菜摆在人行道上,赴宴的人们席地而坐,男人、女人、老人、孩子,有说有笑地吃着苗家的家常便菜。场景可遇不可求,不是那种摆拍可以表现出来的。我们当即抓拍下了那个地道淳朴,原汁原味的长桌宴。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韵律

我们是从画家黄永玉和作家沈从文的作品中知道的凤凰古城。古城的秀山丽水,苗族、土家族的民俗民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奇,还有哪些有关“辰州符”、“赶尸”、“放蛊”的神秘传说,吸引着我们,想到凤凰古城一看究竟,此次湘西之行,凤凰古城自然也就成了我们的必选之地。
关于凤凰古城,凤凰籍的文学巨匠沈从文在《边城》一书中是这样描绘的:“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当可有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许多人都把书中的“边城”当作是现在的凤凰古城,如果翻开沈从文写的《边城》,开头是这样写的:“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便有一溪……”,这个茶峒就是“边城”的原型,它实际上是湖南省花垣县的茶峒镇,不过这个镇已于2008年更名为“边城镇”了。或许是因为沈从文先生土生土长在凤凰古城,人们会把书中的“边城”与凤凰古城联系起来,何况《边城》中自然会有许多凤凰城的影子,把那个边城演绎成当今的凤凰古城还是有一些理由的。
我们在一个名为“风筝”的客栈住了两天,客栈建在一个半山坡上,上下两层十来个客房,客房门前有一块平台,站在那里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到古城的全貌,拍摄榕江的碧水和两岸的吊脚楼,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客房里整洁温馨,现代的装饰中点缀了一些当地民俗民风的饰物,有一种身居古韵的感觉。充满了恬静和安逸。倚窗而坐,眼前吊脚楼的倒影在水中摇曳,小船成帮结队地飘荡在河面上,远处飘来阵阵苗家姑娘甜美的歌声,坐在客房的凉台上,斟上一杯当地特产的“安化黑茶”,欣赏着古城美景,有如醉入仙境一般。特别有意思的是,客房里主人精心摆放着几本当地出版的线装小册子,里面记录着一些游客游览凤凰古城的感悟,赏心悦目,看了甚感亲切。
notion image
凤凰古城老城区的面积并不很大,一条榕江穿城而过,江的两边各有一条古街,苗族、土家族的吊脚楼递次鳞比,大多保持着历史的原貌,古色古香。街面上的老屋多数已经被开辟成旅馆、饭店、酒吧和商铺,虽然商业化的气息大大地冲淡了古城的古韵,但是精心保留下来的黄永玉博物馆、沈从文故居、民国总理熊希龄故居、陈斗南的将军府、清廷巡抚田兴恕故居,以及历经300余年的东、北两个古城楼、青石板路、横跨榕江的虹桥风雨楼和一些古老的私宅,无不彰显着古城的风韵。虽然是隆冬时节,旅游的淡季,这里仍然是游人如织。

天下凤凰栖凤凰

凤凰古城的钟灵毓秀,不仅仅在于它的风光旖旎,其深邃人文内涵,悠久的文化底蕴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巨著,更是让人百读而不解,回味无穷。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我们在城中往返了四个来回,走街串巷,细细地品味古城中的名人故居、古宅和那些传世古籍,仿佛是在穿越时空,游弋于古往今来之间。
在凤凰古城的西南,有一座山酷似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天下凤凰栖凤凰,著名学者沈从文、画家黄永玉、民国总理熊希龄、北伐名将陈斗南、清廷巡抚田兴恕等凤凰籍的名人,为凤凰古城增添了不朽的光彩,使得凤凰古城更加名副其实。关于沈从文和黄永玉来此之前还多少知道一些,家里还买了许多关于沈从文和黄永玉的书,以及他们的作品。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而对民国总理熊希龄、清廷巡抚田兴恕,却是来到这里以后才知道的。熊希龄家住凤凰县沱江镇文星街,15岁考中秀才,被誉为“湖南神童”,22岁考中举人,25岁中进士,后点翰林,人称熊凤凰。1913年熊希龄当选为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由于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被迫辞职。熊希龄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在熊希龄故居的门前有一副对联写道:“一生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半世慈善办学为民育才”,堪为熊希龄一生的真实写照。毛泽东同志对他也有很高的熊希龄评价:“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熊希龄1937年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田兴恕41岁就含恨辞世,1862年正月十五,开州百姓举行祭龙活动,法国天主教士乃尔文出面干涉,取缔中国的传统习俗,田兴恕一怒之下,下令将乃尔文当众凌迟,并将其首级悬挂在城门上示众,史称“开州教案”。清政府摄于洋人的淫威,将田兴恕革职查办,发配新疆永不赦免,后在左宗棠的保奏下才回到家乡凤凰,“人事输赢无常局,贫贱吾家有素风”表达了田兴恕为国家民族伸张正义的凛然正气。从这两个人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凤凰人的风骨,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由此联想到关于凤凰涅槃的传说,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之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间的祥和和幸福,凤凰在浴火重生。凤凰古城的人杰地灵,宣示着传说中的“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凤凰名人的“涅槃”,使我们对古城更加肃然起敬。
notion image
在凤凰古城我们还看到了一座杨家祠堂,据介绍这是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太子太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为纪念宋代爱国名将杨业父子捐资修建的。祠堂里有一幅“杨姓起源概述”、“杨氏旧谱序”和“本族四世三公家训”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有关我们老杨家这样详细的族史记载。其中“本族四世三公家训”写道:“清白传家守四知,贵贞事业勤孝善”,清白传家,贵贞事业的祖训,作为杨家的后人,理应遵循和自勉。
notion image

群星璀璨落凤凰

入夜时分,凤凰古城万家灯火,犹如璀璨的群星洒落,流光溢彩,分外妖娆。走在幽深的石板路上,巷子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前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圆形的、椭圆形的,竖着的成挂,横着的成排,造型各异,喜庆而又别致;城中最具代表性建筑的苗家吊脚楼几乎都安装了五彩缤纷的灯饰,婀娜多姿,勾勒出古色古香的韵味;在沱江两岸,错落有致的楼台亭阁,灯火艳丽,倒影映照在碧绿的水面上,层层涟漪中,虚虚实实,如梦如幻;在一条比较隐秘的巷子里,许多酒吧灯火通明,生意兴隆,不时传出阵阵高亢的歌声;美食一条街上,人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品尝正宗的凤凰美食,浓香的糯米酒喝进了肚里,装在了心中。我们背起相机来到城中拍摄夜景,沉浸在这美丽的夜色之中,群星璀璨落凤凰,我们深深地被感染和陶醉了。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一台名为“天下凤凰”的歌舞表演,把我们的凤凰古城之行推向了高潮,冲击着我们的视觉,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演绎了湘西的不解之谜,揭开了凤凰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古城的不朽传奇。节目开始时大屏幕上打出了这样一段文字:“一座美丽的边城,像神迹一样落在雄奇壮丽的山川之中,正如天上的凤凰栖落人间。几千年来,生长在这里的人们相信万物皆有情有义,冥冥之中自有神在,灵魂不死,生命永恒”。铿锵火爆的开场“迎宾鼓”,喜庆欢快的歌舞,把我们带进了苗家人史诗。展示苗族服饰的表演“靓起来”,反映民风民俗的“打糍粑”、“哭嫁”、“湘女萧萧”、“踩花鞋”、“筛新娘”等节目,原始,粗犷,野气,还有些神秘。最为神奇的是“赶尸”和“放蛊”的表演,表现苗家儿女客死他乡,尸魂返回家乡的悲壮情景,让我们看到了苗乡“人的精神撼天动地,神的灵光普度众生,情的韵味缠绵动听”。
关于“赶尸”的传说,沈从文在他的小说里写道:“经过辰州,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会赶尸,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相传湘西如果有人死在外面,很难将其尸体运回故乡,往往要请一位法师,施法术,让尸体自己走回来。法师画一道符,贴在死人的额头上,念了咒语,摇着摄魂铃,死人就会跟着走,夜行晓宿,一直回到家乡。舞台上表演的“赶尸——魂归故里”,就是根据这一传说编排的。这是一个在湘西广为流传的传说,而且说的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有的人说抗战时期曾经有两个美国人见过,有的人说自己的父辈有人曾经赶过尸,许多学者屡屡谈及赶尸,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湘西苗族地区旧时的地方志还有相关的记载,使得一些人对此深信不疑,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人亲眼看见过的人。

黄果树瀑布和天星桥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响声震天,一泻千里,气势恢宏,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瀑布之一。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这样描绘黄果树瀑布:“水由溪上石,如烟雾腾空,其势雄厉,所谓珠帘不卷,匹练挂遥峰,具不足拟其状也”。黄果树瀑布我们久闻其名,一直无缘亲睹其容。当地的朋友说,来到贵州不去看黄果树瀑布,等于枉来一次贵州。因此,我们进入贵州的第一站,就驱车前往黄果树瀑布。隆冬时节的黄果树瀑布,不是水量最大的季节,据说7、8月份的流量最大,每秒达100多万立方米,是观赏的最佳时间。进入冬季上游的白水河也进入了枯水期,但是导游告诉我们,今年的黄果树瀑布是历年来同期水量最多的一年,我们暗自庆幸自己的运气还不错。沿着山边的栈道,步行前往瀑布,还没看见瀑布,就听到了水流的轰鸣声,响声震天;漫天的水雾扑面而来,如蒙蒙细雨;路边的树叶和草尖儿上沾满了晶莹的水珠。沿途的所有景色,像是在隆重地铺垫着,引人入胜,把人们带入横空出世的大瀑布近前。枯水期的黄果树瀑布是另一番景象,水流从断崖的顶端凌空而下,分成一绺绺水帘,如万缕银丝,倾入山崖下的犀牛潭,溅起的水雾弥漫在河面上高达数十米,水雾之中升腾起道道彩虹。穿越水帘洞更是让人惊心动魄,站在水帘洞透过下泄的水流往下看,让我们更加领略到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和壮观。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天星桥是黄果树瀑布附近的一个独立景区,以水上石林为主的原生态山水,水面平如镜面,游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山、看石、看自己,如同进入仙境一般。
notion image
 
相关文章
寻访大漠古道 探秘青藏天路(2008年8月)
Lazy loaded image
四面重峦障 五溪曲水萦(2010年10月)
Lazy loaded image
中朝边境掠影(2010年10月)
Lazy loaded image
浮光掠影新疆行(2011年9月)
Lazy loaded image
林海深处的(2012年2月)
Lazy loaded image
二十个纬度的春天(2012年3月)
Lazy loaded image
行摄在呼伦贝尔(2012年9月)走在湘黔滇的春天里(2013年3月)
Loading...
杨连地
杨连地
一位勤劳的作者
最新发布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轶事
2025-1-29
大 江 有 痕
2025-1-29
陕甘青蒙自驾游(2015年9月)
2025-1-17
浙西南的田园秘境(2015年4月)
2025-1-15
甘南川西北藏区行(2014年8月)
2025-1-15
太行山和晋陕大峡谷(2014年4月)
2025-1-15
公告
🎉2025年新版博客已经上线🎉
-- 感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