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浙西南的田园密境

《国家地理》介绍:在江南文化的核心地带——苏杭地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日渐消亡。然而,在浙西南丽水地区的瓯江上游,却隐藏着两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这里曾是中原文化的避难所,也曾是福建客家人北迁的家园。由于这里山环水绕,偏居一隅,才有幸保存着绵延千年的耕读文化烙印。云和县境内水流湍急的瓯江变得温柔起来,流经赤石乡、紧水滩镇时,瓯江峡谷中形成了一条山水画廊。仙宫湖清澈透亮,两岸青山层峦叠嶂,茂林修竹掩映其中。晨光熹微,云雾缓动,一叶小舟从雾中驶来,逆光拍摄,光影效果极佳。
松阴溪两岸是浙西南最大的粮仓——松古平原,这里有延续了千年的耕读文化,春耕时节,黄绿相间的农田,纵横交错的水渠犹如一幅巨型的水彩画卷。
丽水是浙江省最晚开发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让这里保留了耕读文化的原始印记,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经过七八年的调查,在瓯江上游找到了200多座保存着传统风貌的古村落。其中有:平谷式村落、阶梯式村落、石屋式村落、傍水式村落等等。这些古村落,或是风水型的传承,或是“山水一村落一农田”的格局,中原人可以在这里找到记住乡愁的地方。
这些古村落大多分布在丽水的松阳、遂昌、缙云、龙泉。云和、莲都等地。
正是看到了《国家地理》的介绍,2015年4月,我们把自驾游的目的地选在了浙江的丽水。

千垛菜花田和新市古镇

在北京集合后,出发的第一站是江苏泰州兴化的千垛菜花田。
江苏兴化的油菜田,位于兴化市缸顾乡东旺村,以千岛样式形成的垛田景观享誉全国。传说垛田是当年泰州知州岳飞大战金兵摆设的八卦阵。每当清明前后,油菜花开,蓝天、碧水、“金岛”织就了“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奇丽画卷。清晨,天刚刚放亮,我们就乘坐小船进入了菜花田的核心景区的。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进入浙江后,我们在一个叫新市古镇的地方停留了一夜,这是一个小众景点,游客不多。它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有着1700年的历史,是大运河浙北一侧的商埠重镇。核心景区的周围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古村落是在喧嚣的城镇中,保留下来的一片净土。小西河穿城而过,古色古香的民居临河而建,“人家两岸柳阴边,出得门来便入船。不是全无最佳处,何窗何户不清妍”。繁华的商贾沿河傍桥而市。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太平桥是一座单孔石桥,始建于宋朝,明清时期得到重建。两侧栏杆仍保留石狮数个,桥石基座上刻有楹联。当地流传这样的风俗:新婚男女从桥上经过,可期太平吉祥。这里也是新市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古镇的核心景区。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瓯江上游的古村落

瓯江是流经浙江南部最大的水系,是浙江境内的第二大河,也是浙南地区的母亲河,因为浙南被称为瓯越之地,所以得名为瓯江。瓯江上游的丽水,也称处州,因为交通闭塞,地理条件独特,成为浙江开发最晚的地区。正是因为在这一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至今还保留着传统风貌的古村落,据国家地理记者的调查,有200多个仍然保留着青砖黛瓦,石垒土墙,小桥流水,男耕女织的田园风貌。
进入了瓯江上游,我们往返于瓯江两岸,走进了一片残存的江南古村落。先后到了坑根石寨、遂昌、后宅村、银官桥、七星墩、南尖岩、松阳、九曲银环等十几个地方。游走在青山绿水之间,穿行在乡间小路,当地人按照风水,依山傍水建起的村庄,街道纵横交错,犹如八卦阵一般,分不清东南西北。这里曾是移民的栖息地,有安史之乱的流民,有闽南“三藩之乱”难民。村落中的民居既有江南风格的青砖黛瓦,马头墙昂首挺立,也有闽南石基高墙的深宅大院,两者珠联璧合,浑然一体。难怪有人说丽水古村落是“古典中国的样板”,“素面江南的最后领地”。在瓯江深处,“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梯田层层叠叠,川流潺潺流过,大大小小的石板桥随处可见,青松翠竹郁郁葱葱,模仿船型而建的小村庄镶嵌在梯田和松竹之中,目之所及,到处如南宋处州(丽水旧称)知府沈晦写的五言绝句:“寒流穿曲岸,支径人翠微,深山古木合,林静珍禽飞”一般。
云和梯田景区,位于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距云和县城10多公里。 云和梯田开发于唐初,兴于元明,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总面积8.02平方千米,海拔跨度从200米一直到1400多米,垂直高度1200多米。形成了一个跨越高山、丘陵、谷地三个的梯田景观带,具有体量大、震撼力强、四季景观独特等特点,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被称为“中国最美梯田”。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坑根石寨坑根村坐落于白银谷中,相传为开采银矿的矿工所建。村庄地处山涧河谷之中,建材就地取材自山中的林木和山石,村中的街巷也是由石块铺成。民居一般都是用石头做基础基,墙体大多为黄泥夯筑。这里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原住居民巧妙地利用环境特点构筑成一个个独立的院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坑根石寨”。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松阳县四都乡西坑村,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西坑村位于松阳和武义两县交界处、松阳县城13公里外的大种山脚下,著名“松宣古驿道”就经过这个村。西坑村有20多个清代建筑和40多个民国时期的民居。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海拔700多米的西坑村,四面环山,半山半水半分田,山上林木茂密,山下农田如网,特色浓郁的古村民宅,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成为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摄影采风的好去处。许多游人被这里的古树、古道、古村落的“复古”特色所吸引。以西坑村为背景拍摄的照片获全国奖项的达数十幅,西坑村因此有了“中国最优美的小山村”的美称。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后宅村,是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的下辖村。先祖均系八闽(福建)的移民。阙氏始祖于清朝初、中期从福建省上杭县迁居此,开发创业,繁衍生息。 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缙云仙都景区,位于丽水缙云县的仙都,唐玄宗李隆基惊叹“真乃仙人荟萃之都也”,并乘兴御书“仙都”两字而得名。景区总面积5.23平方千米,由鼎湖峰、小赤壁、仙都观、倪翁洞、朱潭山等五大景点组成。仙都景区的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峰岩奇绝,素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的美誉。景区还有号称“天下第一笋”的单体石柱鼎湖峰;火山喷发的遗址“凌虚洞”;被称为南方祭祀中心的“天下第一祠”黄帝祠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缙云轩辕祭典”;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都摩崖题记”等。这里还是许多影视剧拍摄的 “天然影视城”。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鼎湖峰,又称“天柱峰”,它东靠步虚山,西临练溪水,状如春笋拔地而起,高约160多米,被当地人称为“天下第一峰”。峰顶有一湾湖水,湖周苍松翠柏掩映,充满了灵气,相传轩辕黄帝曾置炉于峰顶炼丹,丹成黄帝跨赤龙升天时,峰鼎坠落而积水成湖,故名鼎湖。鼎湖峰无路可攀登,仅有药农攀绳索飞渡峰顶采药。白居易有诗:“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描绘了鼎湖峰的险峻和神奇。在鼎湖峰的旁边还依偎着一个小石峰,俗称“小石笋”,酷似慈抚育的娇儿,又名“童子峰”,意境绝妙。
站在湖顶峰的对面,仰望伸向云端的擎天柱,映衬在湖水中的倒影,遥看横跨湖面上的石板桥,不时有挑着担子在桥上走过,山清水秀,许多好摄影作品都出自这个地方。
南尖岩,其名不在于山岩,而是一处梯田与远山、松涛、翠竹交相辉映的画廊。这里是钱塘江和瓯江的分水岭,远山云雾飘绕,近前梯田如画,美如仙境,我们到这里时虽然没有遇到山间云雾,光是松涛、翠竹映衬着的梯田,也让我们大饱眼福,拿着手中的相机狂拍了一阵子。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古堰画乡在大港头镇,是瓯江两岸相对的一个景区。一侧是堰头,因其有与都江堰齐名的通济堰而得名。来到江边码头,一棵千年古樟树首先映入眼帘,粗壮的树干,枝叶繁茂的树冠,遮天蔽日,为树下的人们遮风避雨。这棵大樟树是堰头的地标,凡是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在树前打卡留念。堰头的樟树特别多,沿河就有一大片樟树林,根深叶茂,绿树成荫。在樟树林中我们看到一个叫作文昌门古建筑,体现着这个古老乡村的年代感。我们沿着江边拍照,依水而建的民居,江面上的渔舟,辛勤劳作的村民,都成了我们拍摄的对象。夕阳西下时,是我们拍摄的“高光时刻”,我们架好了相机,等候太阳落山的时刻,一幅幅静谧的湖光山色,一幅幅太阳余晖中逆光剪,收入了我们的镜头。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与堰头隔岸相望的是画乡,人们把这里称为是丽水巴比松画的故乡。从登上岸边的那一刻,就会看到到处都有画画的人,大多是美术院校来这里写生的学生。浓重的艺术氛围,说这里是绘画之乡毫不为过。在画乡有一条不到百米的古街,街面上布满了画室和买画的商铺,在这条街上除了游人以外,最多的是前来古堰画乡写生的学生。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瓯江帆影

瓯江发源于龙泉市与庆元县交界百山西北麓的锅帽尖,自西向东,贯穿整个浙南山区,流经丽水、温州等市,干流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028平方公里,从温州市流入东海温州湾。
我们住在瓯江边大港头镇的一艘趸船上,趸船是一个餐饮齐备的水上客栈。松阴溪和龙泉溪在这里汇合,江面宽阔,水流平缓,当地居民“傍水筑屋,猎鱼而居”。住在船上的目的是拍摄江上的帆船。瓯江上的舴艋船撑起风帆,航行在绿水青山之间,江水翠绿,白帆点点,船工们荡起双桨,小船划开千层波浪,诗画一般的瓯江帆影,是当地传承下来的一种民俗。来到这里的第二天,我们天不亮就出发了,摄影向导告诉我们,撑船老大最注意撑好“起头篙”,认为“开船如兵马出师,马虎不得”,因而开头第一篙一定要扎稳扎实。
notion image
这里有十几艘专门用来拍摄的蚱蜢船,与瓯江山水相互映衬,光影之下,营造出 “瓯江帆影”的景观,美不胜收。岸上有一名指挥,号令船队不断地变换队形,我们在岸边追着行进中的帆船,手中的相机不停地抓拍,忙乎了一上午,还是意犹未尽,虽然是在摆拍,拍出来的片子还真有些江南水乡的原始韵味。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永远的山水诗楠溪江

离开丽水,我们在返程的路上顺路来到了楠溪江。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的永嘉县境内,南距温州市区26公里 ,东与雁荡山毗邻,西接缙云仙都。楠溪江是国家AAAA级景区。 景区以“水美、岩奇、瀑多、村古、林秀”而闻名,被誉为“永远的山水诗,最美的桃花源”,内有以火山岩地貌、楠溪江水系为代表的自然风景资源,也有以古村落、古民居为代表的人文景观资源,类型组合丰富,规模集聚完整。
notion image
苍坡古村位于楠溪江上游的岩头镇,原名叫苍墩。始祖李岑为躲避战乱从福建长溪迁居于此,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至今已1000多年历史。南宋淳熙五年(1178),九世始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重新规划,建成以文房四宝为主要形象的村落格局,村落占地200多亩,房屋50多间,村民全部是李姓。苍坡是楠溪江流域农耕文化最为发达的村落之一,至今仍然很好地保留了农耕文化的元素。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以特色独具的古村人文风光而成为中国古村落旅游产品中的经典。
在岩头村,村中水渠纵横交错,“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岩头村是楠溪江唯一一座以水利工程设施布局的古村落。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相关文章
寻访大漠古道 探秘青藏天路(2008年8月)
Lazy loaded image
四面重峦障 五溪曲水萦(2010年10月)
Lazy loaded image
中朝边境掠影(2010年10月)
Lazy loaded image
浮光掠影新疆行(2011年9月)
Lazy loaded image
林海深处的(2012年2月)
Lazy loaded image
二十个纬度的春天(2012年3月)
Lazy loaded image
甘南川西北藏区行(2014年8月)陕甘青蒙自驾游(2015年9月)
Loading...
杨连地
杨连地
一位勤劳的作者
最新发布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轶事
2025-1-29
大 江 有 痕
2025-1-29
陕甘青蒙自驾游(2015年9月)
2025-1-17
浙西南的田园秘境(2015年4月)
2025-1-15
甘南川西北藏区行(2014年8月)
2025-1-15
太行山和晋陕大峡谷(2014年4月)
2025-1-15
公告
🎉2025年新版博客已经上线🎉
-- 感谢您的支持 ---